也许更多的人会关心吃饭方面。在奥克兰,华人吃饭绝对不用发愁,尤其是像我这样能凑合的。外面华人餐馆非常多,而且有些做的还非常地道!少林面馆的油泼扯面,川菜馆的川菜和盖饭,吃起来和在国内没什么不同。这边华人里面广东人很多,所以粤式的饭馆也很多,不过我就没什么兴趣了。这边人很喜欢吃汉堡,我一开始感觉,一是汉堡属于垃圾食品,不健康;二来是吃不饱。后来慢慢发现,作为这边的主要食品之一,这边的汉堡和国内是不一样的。豆瓣上有一篇很详细介绍如何点汉堡的文章,汉堡的原料,除了各种肉,其他的各种菜,酱汁都是有很多选择的,里面学问很大。他们荤素搭配比较均衡,各种蔬菜都可以有,不像国内似乎只有生菜。我吃了之后居然都会吃撑了,可见分量不小,再加上薯条或者其他副食,肯定足够大部分人吃饱了。奥克兰出去吃饭,一般一份饭或者一份面8-10纽币,不要乘以汇率换算成RMB,否则会很抓狂的。刚来的人都要慢慢习惯不要换算。吃汉堡也是这个档次,稍微贵1、2块。中餐给的分量都比较大,很容易吃撑。你吃不完剩下了服务员还问你是不是不好吃。。。

  我来新西兰,接触最多的人有两类,猎头和雇主。其他的就是饭店服务员和公交司机之类的了。所以不好说这边到底是友善热情还是歧视冷漠之类的。不过我在找工作过程中只感觉到对于身份的不同等对待,没有PR的人肯定会让雇主产生很多顾虑,这也是合情合理的,雇佣没有PR的人本来就会给雇主带来风险。可能新西兰这个移民国家,民族和信仰的多样新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,所以没有感觉到过针对民族的倾向性。当然也有可能我还是涉世未深。据说Auckland华人实在太多了,但并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,所以不但没办法为自己争取利益,反而让本地人感觉到威胁,因此对华人不是很友善。相对的,在小地方,甚至是首都Wellington,由于没有那么多华人,本地人对华人却友善很多,大概和鲁迅去仙台学医一样,物以稀为贵?

  说了民族就说说语言吧,新西兰官方语言是英语,政府机构和很多重要场合还要使用毛利语,那是土著语。我接触过的人各种口音都有,我的感觉是,和女的聊比和男的聊更容易,当面聊比电话聊更容易。因为女士说话声音尖锐,振动频率高,所以我更容易分辨,当然也可能有人的听觉对低频的声音更敏感,因人而异。当面聊可以观察对方的表情,神色,手势,这些都可以帮助你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。再有一点,就是和猎头这种搞人事并专门负责交流的人聊,比和纯技术人员聊更容易。纯技术人员组织语言的能力的确不敢恭维,相反猎头就知道怎么样能够最清楚的表达自己。好在我只用和技术人员聊技术问题。

  这里我又想起来一件有意思的事情,上周六,我去机场见我现在雇主公司的manager,那次见面决定了我的offer。当时第一次见他,我们之前只通过skype交流过。他脸长得十分秀气,但身材异常魁梧。比我高一头,顿时让我很震惊!虽然在新西兰比我高的人还是挺常见的,但那种临近的压迫感还很明显。然后是握手,那只巨大的手掌啊。。。我感觉我被他像牵小朋友一样握住。。。在国内我从来没和比我手更大的人握手过,大一点的话也感觉不出来。能造成这样的压迫感,那是得有多大啊。。。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体现出来了。

  来这边找工作,肯定是奔波的。之前这边的朋友有空的时候,他可以开车送我去面试。后来他要开始工作了,我就只有自己去找公交了。好在大部分公司都在city市中心,从我住处坐公交很方便。也只有自己出去找路才能对这个城市有直观的认识。一直坐车自己不操心,什么都记不得。说到公交,Auckland的公交没有售票员,司机负责根据你的跨越的stage的数量收费,找零,或者你有公交卡就比较方便些。公交不便宜,一个stage 1.99纽币。而且最麻烦的是没有人报站,车里随处可见一个按钮,你如果要下车,就按那个按钮提示司机。如果没人按,车站上也没人招手,司机就不会停车。因此坐Auckland的公交是很紧张的,生怕不熟悉路做过了站。相比的话,Wellington的公交就人性化多了。车里有自动报站,还有电子地图标示公交行驶方向,路线,不愧是首都啊(后来发现貌似只有往返机场和市中心的车有电子地图)。

  写了很多,比较乱。不过大体上是按照:住房,环境,饮食,交际以及出行这几个方面写的。让大家了解一些新西兰的风貌,想要来旅游或者过来发展的话,可以做个参考。话说我突然想起来,新疆学生高考的时候不是有句口号就叫做冲出“新西兰”么?那是不上新疆、西安、兰州三地大学的意思,新疆学生有条件都喜欢往北京上海去,哈哈。我高考没做到,上了西电。后来考验还是去北京了。来了这边之后,我感觉我很想念北京,具体却又说不上来,感觉那种想念很微妙。

三、WHV来新西兰找工作-技术篇(求职)

  终于要开始写求职过程了。我对回忆这部分经历和心情比较矛盾,有时候感觉不想再去回忆,也无从下笔来写;但又觉得应该记录下来,对有类似想法的朋友,也许可以作为参考。当然最主要是写给我自己的。

  这三个月的求职历程中,我空前真切的感觉到我的心理状态波动能够达到怎样的剧烈,并且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我的判断。 

点击查看原图

  在以前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稳重的人,后来发现那只是因为我没有见识过什么风浪起伏而已。当然我经历过的这些也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了,但也足以让我认识到以前我是多么幼稚。 

  应该说,出国前我还是对即将面对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。不过很快我就意识到,I was not prepared well!玩过魔兽世界的朋友也可以把这句翻译成“我这是自寻死路”。。。 

  刚来的时候想就算新西兰就业市场不景气,但软件行业也应该不会很难找。这是对客观事实认识的偏差。新西兰现在失业率居高不下,找工作哪里有那么容易。而且我没有本地学历,没有本地工作经验,没有长期工作的合法签证,雇主雇用我要承担很多风险,除非我绝对优秀,否则雇主只要有选择就不会要我。。。当然这样分析起来未免太悲观了,要做到足够优秀并非不可能,加上一些必不可少的运气成分,还是有可能求职成功的。 

  然后是对自己的状况没有充分的认识。当时离开IBM的时候,对自己的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。感觉自己基础不错,知识面广,各方面都知道关键点,触类旁通,找工作应该不难。但其实这边要人的标准不仅仅是知道关键原理,而是针对相关技术有丰富经验,全面的掌握,上手就能干活。而我在IBM使用的技术有很多都是IBM内部使用比较多,但在中小企业(新西兰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)使用的并不多。因此我最专业的技术储备并没有为我带来直接优势。比如我掌握最纯熟的java开发方向是eclipse插件和OSGi,在新西兰的面试中没有一家直接使用它的。而新西兰的雇主更可能注意到你没有他们要求的直接经验,比如EJB3等等。我说这些并不是说基础不重要,正相反,如果你没有针对某个技术的直接经验,那么你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基础积累。 

1 2 3 4 5